政策与市场共振:4月公募基金发行已突破300亿_产品_配置_工具
发布日期:2025-05-23 11:37 点击次数:166
在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与投资者结构优化的双重驱动下,公募基金行业正经历新一轮产品迭代。据Wind资讯统计,截至4月18日,本月公募新发基金规模突破300亿元关口,其中权益类产品以近230亿元占比73%,成为绝对主力。值得注意的是,指数基金在此轮发行潮中扛起大旗,新发数量与规模占比均超九成,折射出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对工具化产品的配置偏好。
工具化转型显效
数据显示,在53只新发权益类产品中,指数基金占据47席,对应规模占比超九成。富国基金ETF投资总监王乐乐分析指出,指数基金"所见即所得"的特性有效匹配了投资者需求,当前竞争焦点已从单一产品转向生态构建。这与监管层年初发布的《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形成呼应,该方案提出的"优发行、降成本、促开放"路径,正推动行业形成主动与被动投资协同发展的新格局。
场外指数异军突起
展开剩余48%细分领域观察,场外指数基金成为本轮行情中的"隐形冠军"。在12只发行规模超6亿元的产品中,8只为场外指数基金,合计募资达170亿元。这类产品既可作为场内ETF的场外补充工具,又能通过银行及第三方平台触达长尾客户,在震荡市中因其透明化、低费率的特性更获青睐。目前头部公募已着手构建"场内+场外"立体化配置体系,旨在形成资金流入的良性循环。
主题创新填补空白
在产品供给端,自由现金流主题基金的集中亮相引发市场关注。4月单月即有12只相关产品面世,累计募资近30亿元。该指数筛选标准兼顾企业盈利质量与估值安全边际,在风险偏好走低时期为权益配置提供新选项。与此同时,中证500、沪深300等宽基指数产品仍是机构配置的核心工具,中信建投基金人士指出,此类产品契合投资者从交易型向配置型转变的趋势,其行业分散特性在资产组合中发挥着"稳定器"作用。
市场人士普遍认为,随着个人养老金、险资等长期资金入市提速,兼具效率与成本优势的指数化工具将持续受益于结构性机会。但需警惕部分细分赛道可能出现的同质化竞争,以及工具属性与主动管理能力的再平衡问题。
发布于:广东省相关资讯